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1225 |
|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血液,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回流的静脉血受到一定影响,病人这时就会出现瘀血,表现为下肢浮肿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脏病就说自己心力衰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心脏病要发生心力衰竭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在得了心脏病后还有一个代偿期,即心脏功能有一个代偿阶段。在代偿期中,病人虽有心脏病,比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心脏大了等,这只是说他有心脏病,但他的心脏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在心脏病基础上再有一些诱因,那么它就可以使心脏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讲的诱因,最主要的就是感染。
是否病人已被确诊为心衰后,就进入一个危险状态呢?高教授认为,病人虽有心衰,但不同的病人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各不相同。一方面,要看原始心脏病的病因;另一方面,对心衰的判断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临床上通常都是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一个标准,即主要根据病人运动的耐量来判断心功能。根据这一标准,通常把心功能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代偿期阶段;二、三级,就已是失代偿了;到心功能四级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心力衰竭了,体力活动几乎完全丧失,在休息时也有症状,也就是非常严重的心衰了。在四级的状态下,病人的风险相当大,死亡率非常高。心衰必须早期治疗,以控制病症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