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血管病康复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864 |
 |
发生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一.卒中后遗症的发生机理:
1.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损伤,可直接造成相应支配部位的损伤。
2.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损伤,造成偏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进一步造成了肢体疼痛和运动困难。
3.如有感觉障碍,也会引起运动困难。
4.主侧大脑半球损伤(一般人是左大脑半球,左利手反之)还会造成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又名Broca''s失语,定位于主侧额下回后部);感觉性失语(又名wernicke''s失语,定位于颞叶后上部和顶上小叶);失写为主侧额中回后部损伤,常常伴发运动或感觉性失语;失读(主侧角回病变);命名性失语;失用等。
5.长期不锻炼,关节挛缩,肌肉废用性萎缩更加剧运动困难。
二.基于上述机理,因为没有药物能使中枢神经细胞再生,故也不存在后遗症的灵丹妙药。
三.康复锻炼的有效性:
许多研究提示:中风康复医疗使病人功能改善,不能归因于自然恢复。在卒中康复病房,病人的出院率比普通病房的对照组显著增高,中风后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较普通病房的病人结局好。集中的中风康复医疗程序可促进中风病人的功能恢复。但是功能改善程度与康复医疗是否早期进行有关,而与治疗的时间长短无关,也与病人的年龄及康复程序的设计有关。中风康复医疗的研究设计对于制定和解释将来的结果有重要意义.已有众多研究支持这一论点.Lalit等认为中风康复病房可改善重度残疾的中风病人的预后。由于建立新的治疗战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院率。出院后,ADL继续改善.Sivenius等对照研究接受强化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中风病人各45例,在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强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功能改善显著,病人功能改善主要在前3个月内,而死亡率与入院率两组无不同。
四.何时开始康复锻炼为宜?
中风发生后,康复医疗应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就立即开始,是否强化治疗比普通治疗效果好,仍有争论。中风病人在发病头3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即使如此,康复医疗也应持续更长时间,以防功能减退。证明中风康复有效的证据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精心设计的研究十分必要.
五.康复锻炼的原则:
1.早期性:康复医疗应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就立即开始,先被动,后主动.
2.全面性:肢体各个关节,各种肌肉功能都要运动到.
3.适量性: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进利.要在病人体力能接受范围.
4.要综合治疗:祖国医学针灸推拿,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应有帮助;可使用肌肉松弛剂.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环境,防止跌倒.要重视病人心理治疗.
六.康复锻炼方法:
应循序渐进.康复训练的原则是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如划圈步态),建立及发展正常运动模式;抑制肌痉挛,促进精细、技巧性活动的重现;尽早做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关节孪缩及足下垂外翻。中风病人发病后2年内都是恢复期,此期间均应坚持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生活技巧的训练,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Silin等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用于观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为多数学者接受。它指的是一个人为了独立生活而进行的最基本的,每人每天都必须去做的一系列身体动作或活动,如进食能力、起居移动能力、个人整洁卫生能力、二便控制能力等。具体评分方法如Bathel指数,Ranking指数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