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降糖观念5大误区!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1198 |
|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Disadvantaged-Access to care for all——克服不利因素,使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优质的糖尿病服务”。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这样的一个口号,这是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不能得到优质的糖尿病服务。在有些地区和一些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连基础的医疗服务也不能够得到保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包括我国的某些地区。但是,是否在发达地区,尤其是在糖尿病专科服务相对发达的如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所有的或者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优质的糖尿病专科服务了呢?事实是并非如此。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项反映近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目前提倡以HbA1c< 6.5%作为治疗达标。但2003年对华北、华东、华西和东北五个区共30家具备专科糖尿病中心的医院的调查显示,2700名被调查患者的HbA1c检测值平均为7.5 + 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HbA1c< 6.5%),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HbA1c> 6.5%),且HbA1c >7.5%的患者占38.6%。这充分说明,我国糖尿病治疗中血糖控制不满意是普遍现象。
克服不利因素,让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糖尿病医疗服务的目的是确保这些患者治疗达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医务人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作为接受医疗服务的一方的糖尿病患者,也有着同样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责任。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下我就自己多年与糖尿病病友相处相交相知相治的过程,谈病友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是不会看病。许多病友不远百里千里,赶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看病,希望能找到糖尿病专家就诊。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见到了专家,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将自己的病情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作为患者,需要从那几个方面让专家了解自己呢?我认为,第一次门诊就诊时述说病史时,至少要明确:1、糖尿病病程,即患糖尿病多久了?2、有否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蛋白尿等,如果从未接受过这方面检查,也应该告诉医生,以便尽可能快地接受检查。3、有否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伴随的情况或疾病。4、目前的治疗,如是否控制了饮食和每天的运动情况、吃什么药等。另外,应该带上最近检查的化验单或者在家自测的血糖结果。
二是不重视检查。许多患者重治疗,轻检查,甚至有的患者不接受检查,怕抽血、怕花钱,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检查结果,治疗就很盲目,难以达到效果。最近我的同事做了一项研究,调查了2400多例糖尿病患者,发现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频率高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好。我本人承担了一项国际合作的研究,为了让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到理想目标(≤6.5 %),我们在加强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了血糖监测,发现血糖监测好的患者,血糖控制得更理想。我们还发现,血糖监测好的患者尽管在血糖试纸上多花了钱,但用药上却更合理也更省钱。有的患者,平时不检查,一旦检查了血糖就很高,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乃至需要住院治疗,结果是花费了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花了钱还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是过多地依赖医务人员和家人。这表现在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对治疗的目标不明确,如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为好,血压应该降低到什么水平,有否血脂异常等,都不了解。更有甚者,连自己正在服用什么药物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需要家里人陪着看病,帮助回答医生的提问,这是很可悲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注意饮食、运动和/或用药,有的需要注射胰岛素,如果过多地依赖他人,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独立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危险,如发生低血糖、血压波动等。患者应该通过与医务人员的交往和自己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糖尿病,最终能与糖尿病和睦共处,成为“健康的”病人,使糖尿病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甚至于有的患者因为患了糖尿病,坚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比一些没患糖尿病的同龄人活得更好更久,这完全是可能的。
四是宁可花钱吃保健品或轻信虚假宣传,而不愿意服用降糖药。几年前,我应邀到张家口市某医院会诊并帮助看了半天门诊,在看门诊的过程中,一些患者告诉我,他们经济困难,服用降糖药不规律,即血糖高就服药,血糖正常了就停药,结果造成血糖波动大,有的患者还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同时,这些患者又告诉我,几天前,北京去了所谓“专家”,卖给他们能降低血糖的泡脚“中药”,有多位告诉我经济困难的难以坚持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却花数百元钱买了“降糖”的泡脚中药。一些患者宁可买“健字号”的保健品或“食字号”的食品,而不服用正规的降糖药。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因为健字号或食字号都不是药品,没有直接的降糖作用。有些食品属于粗粮,进食后血糖上升较为缓慢,这是可能的,但这并不能代替药品。严格地说,这些不能治疗糖尿病。
五是在治疗上听患者不听医生的,听外人不听家人的。有些患者受其他患者的影响甚于医务人员,对于家人的帮助和规劝也不相信,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配偶应该听自己的,这是不妥当的。因为,糖尿病治疗是完全个体化的治疗,别人的情况是别人的,您的病情、体质、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不会等同于其他患者,所以用在别的患者身上有效的治疗未必适合您的治疗,而对别人属于治疗无效的方法对于您很可能是有效的措施。家人熟悉您的生活方式,了解您的病情变化和检查用药情况,如果您本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甚少,又无精力和时间来做血糖监测等观察,家人的帮助是必要的。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患者能否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患者通过认真细致的饮食和运动以及更为经济的药物治疗,同样能够将病情控制得很好。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尤其是忙于工作应酬而不能坚持科学治疗的患者,虽然有钱,而未必能将糖尿病控制得很好。
一个人一生中得病是很正常的。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疾病,医生应该如此,患者也应该如此。克服糖尿病治疗护理中的不利因素,医患均有责任。社会和医疗单位要努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作为患者,要科学经济地利用好这些服务,医患同心,才能使医疗服务发挥更好的作用和得到更好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