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饮食运动 预防糖尿病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1110 |
 |
今年是“新医改元年”。刚刚获得国务院通过的新医改方案指导思想从过去的重疾病治疗转为重预防,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将从2009年为全国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重预防对于老百姓有何意义?早在23年前,大庆市已经进行了尝试,为11万人进行了血糖普查。去年,这份历时20年、世界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糖尿病长期跟踪随访研究报告,被刊登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研究显示,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能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病长达14年。
据“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介绍,糖尿病研究项目始于1986年。
“石油城”大庆市之所以成为样本,是因为当年大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那时大庆的生活水平在全国排在前列,跟广东今天的位置有些相似。”李光伟说,当时尽管全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1%,但他们估计,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来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肯定会增加,而大庆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管好嘴,勤动腿救了我”
“要不是参加这个项目,我现在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这可真是救了我一命啊!”大庆电业局退休教师孙丽说,当时医生教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知识,“管好嘴,勤动腿”,这二十多年来她天天都照着做。
1986年大庆开始普查血糖,当时25岁的孙丽生完孩子那一年,筛查出血糖偏高,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
“那时我们不像现在的产妇一样知道什么叫合理进补,也不知道什么健康饮食原则。反正坐月子时家里给我使劲补,专吃肥肉,一顿能吃七八只鸡蛋。我体重从 53公斤直蹿到77.5公斤。”站在糖尿病边缘的她,身体变弱了,走几步就喘,还总是咳嗽,小毛病不断。而如今的她,体重51公斤,脸色红润,行动矫健,怎么看都不像年近50岁。
当时,孙丽被分到饮食和运动干预组。她坚持控制主食,此外,早上跳1小时老年迪斯科,晚上跳1小时的交谊舞。2年后,她瘦了,明显感觉体力和精神恢复。项目进行到第6年时,血糖正常了。
当年和她一起被诊断为糖耐量低的还有当时四十多岁的司机王叔。孙丽说,医生对他进行干预,他抱着“随便”的态度,也不控制饮食、不运动,结果八九年前死于心肌梗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