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灵芝
首页   关于我们 |食用菌知识|产品文化 |菌类资讯 |营养保健 |食用菌种类 |验方集锦 |意见留言 |付款方式 |    ENGLISH
 当前日期: 4/11/2025 星期 五  
相关介绍 |在线定单
 
最新公告
联系我们
 
抗癌乐园
   

灵芝的抗癌作用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894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灵芝的药理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可为临床应用灵芝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扩大其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灵芝类新药和保健品开发提供科学资料,有助于确保新药质量,使之安全、有效。此外,灵芝的药理研究还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性极低。这与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对灵芝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

抗肿瘤作用

    灵芝对实验动物的移植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Sasaki等(1971)发现,从树舌子实体中分离出的多糖成分G—Z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4.7%。随后,Ohtsuka等(1976)、Hitoshi等(1977)、佐藤等(1977)亦先后报告,铁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和岛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菌丝体所含多糖、灵芝中提取出的四种含少量蛋白质的多糖、赤芝热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均有显著抑制作用。Maruyama等报告,腹腔注射或灌胃赤芝水提物对小鼠肉瘤S180均有抗种瘤作用,而醇溶部分无效。分子量大于10 000者有效,小于10 000者无效。Kim等(1981)也报告,从朝鲜产灵芝中提取的一种由4种单糖和1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瘤率达87.6%,其中三分之一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

    Kang等(1981)发现,从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多糖不仅可抑制小鼠肉瘤S180生长,而且腹腔注射5d后,经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脏空斑形成细胞(PFC)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此多糖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高斌等(1989)用从树舌子实体中提取的树舌多糖研究了其抑瘤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树舌多糖可降低小鼠荷瘤率,减轻瘤重。并认为其抑瘤作用可能与增强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促进T辅助细胞Th)产生白细胞介素质2(IL-2)、γ-干扰素有关。

    李旭生等证明,灵芝菌丝体提取物(GLP)对C3H小鼠的肌纤维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对肺部转移病灶亦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时,GLP对P3HR-1细胞与脑膜瘤细胞亦有抑制作用。随后,他们进一步证明,灵芝菌丝体酒精萃取的不溶性物(GL-AI)可能增强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的杀伤活性。且无论口服、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效。腹腔注射40mg/kg有GL-AI15h后即显著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48h达高峰,作用可维持96h。GL-AI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同时,亦促进小鼠干扰素的产生。

    蔡宗统(1991)指出,灵芝水提液经灌胃给药后,在预防癌症发生模式、癌症初期治疗模式、癌症后期治疗模式中,均有抑瘤效果。 
Toth等(1983)报告,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的六种三萜类细胞毒物质(ganoderic acid U,V,W,X,Z),在体外明显抑制肝肉瘤(HTC)细胞生长。

    以上结果证明灵芝具有抗肿瘤作用,而灵芝多糖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宿主中介性的,即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

 
上一条:被误解的卵巢癌
  下一条:研究证实高血糖人群更易罹患癌症  
 

大连佰芝堂生物科技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15481号

你是第 13558014 个访问客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