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1204 |
 |
传染病,从医学上而言,就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些疾病若出现单个案例并不可怕,但当单个疾病成为一种“流行”时,将对周围人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细菌性食物中毒、狂犬病、乙型肝炎……因此,我们在重视并抵抗传染病的同时,应从它的源头开始:预防、治疗、护理,一步都不能少,一步也不能大意。
咨询专家:上海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主任———孙洪清教授
第一步传染病预防是关键
预防传染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达到保护人们身体健康、保证社会安定的目的。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举例: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疾病流行期间建议大家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尽量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
3、药物预防已有流行趋势的单位,可让易感染者服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0.1g,每日1次(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减量),连服10~14日;或病毒唑滴鼻,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亦可采用中草药预防。
4、应用流感疫苗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但因病毒易发生变异而难以对流行株作有效预防。减毒活疫苗采用鼻腔接种,使之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每人每次0.5ml,在流行季节前1~3月喷施双侧鼻腔。老人、孕妇、婴幼儿、患有慢性心、肺、肾等疾患及过敏体质者,不可接种。
第二步传染病治疗应对症下药
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病人会被收住进相应的隔离病室。一经确诊就应早期彻底治疗,这样有利于防止疾病转为慢性,有助于消灭病原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而且,治疗本身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必须做好隔离、消毒、疫情报告、接触者的检疫与流行病学的调查。举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治疗 .
1、抗毒素治疗多价肉毒素(A、B、E型)对本病有特效,必须及早应用,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剂量每次5~10万单位,静脉或肌肉注射(先做血清敏感试验,过敏者先行脱敏处理),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量1次。对于病菌类型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每次1~2万单位。病程已过二日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2、对症治疗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并辅以适当镇静剂,以避免瘫痪加重。患者于食后4小时内可用5%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及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咽肌麻痹宜用鼻饲及输液。呼吸困难者要吸氧。为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肠素,可给予大剂量青霉素。还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等措施。出院后10~15日内应避免体力劳动。
3、化学疗法近年有人采用盐酸胍35~50毫克/公斤/日,分4~6次口服。据报道有促进末梢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硷的作用,因而能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增加肌张力,缓解中毒症状。
第三步治疗期间饮食要注意
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品。举例:结核病人的科学调理饮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造成蛋白质、热量不足,需要良好的饮食和休养环境。因此,除抓紧治疗外,还要学会安排合理的、平衡的膳食结构。结核病人的饮食应掌握四个原则:
1、要供给充足热能。每天应供给热能40—50千卡/千克。若病人有严重毒血症影响消化功能,应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提供既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
2、要供给足量优质蛋白,促进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纠正贫血症。每天蛋白质供给量为1.5—2.5克/千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占总量的1/3—2/3,如肉类、奶类、蛋类、禽类、豆制品等。应注意选择有促进结核病灶钙化作用的含酪蛋白高的食物,如牛奶和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酪蛋白和钙质,且利用率高,是结核病人最好的食物。
3、要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如可多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
4、要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水分。肺结核、肠结核病人可能出现贫血,要注意补给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长期发热、盗汗的病人,应及时补充钾、钠和水分。肾结核病人多予水分,可稀释和冲淡炎性产物,有利于减少尿道刺激症状。
第四步传染病护理重点在家庭
家庭成员与社会接触频繁,易将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带入家庭。家庭中一旦有人发生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重点环节的消毒,以防疾病在家庭中传播。举例:家有“三阳”病人
乙型肝炎的三阳是指乙肝五项免疫检查中HBsAg(表面抗原)、HBsAg(e抗原)和抗HBc(核心抗体)均为阳性。表示病人体内乙肝病毒正处于活动和复制期,传染性强。如果家中有乙肝“三阳”患者,其他成员就存在染上肝炎的危险。但对此也不必惊慌,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应正常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做好预防工作。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肌体的血液和体液中。而人们之间的谈话、物与物的接触一般是不会感染上乙肝的。因此,在与乙肝“三阳”病人的日常生活接触中,只要避开血液、体液的传播途径,是没有必要担心染上乙肝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三阳”患者本人积极治疗,认真治疗,认真调养,早日回复正常;
2、家庭成员经化验后,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在一个疗程的疫苗注射后,经化验产生表面抗体的,4-5年后再注射一次是较为安全可靠的;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次吃东西前认真洗手;
4、实行分食、分饮,餐具、茶具、漱洗用具专人专用;
5、“三阳”患者应尽量减少自己的血液、体液对物品的污染。宜单独睡或分被睡,卧具要勤晒;
6、作好餐具等消毒工作。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水沸后再煮5-15分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