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多糖
性状:棕褐色粉末,易吸收 桑黄是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最高的真菌,为国际所公认。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消除自由基,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血液合成 DNA 、 RNA 和蛋白质的能力,从而延长寿命。
桑黄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桑黄,学名:鲍氏层孔菌;拉丁学名:Phellinus.igniariu( L.ex.Fr)Quel.;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类真菌。
中医认为桑黄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膀胱经。本品辛行甘和,入血分以化瘀,瘀血循经而行出血止,有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在古代就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桑黄),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力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绝药。中国《中药大辞典》也有它的药用纪载。近年来,日本、韩国相继对其进行开发,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非常好的药用真菌,抗癌效果比灵芝、加里斯茸、 PL— 2、 PL— 5( MeSima)好,已成为药用真菌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为此本文对该菌现代研究,包括生物学特征、人工培育和市场前景做一个综述性介绍,并对它的药理作用进行重点阐述。
1、桑黄的药理作用
1.1 抗 菌 到目前为止,对桑黄抗菌性的研究甚少。 2004年,韩国学者Jong--Moon Hur等,采用浸提法提取桑黄子实体,分别试验了甲醇、氯仿、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物,得率分别为: 0.06%、 0.008%、 0.016%和 0.026%(w/w),然后分别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耐甲氧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nimaI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正丁醇浸提物抗耐甲氧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好( MIC: 63一125ug/mL)。然而对于其抗菌谱以及抗菌原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2抗癌 早在1968年,日本人 Ikekaw等发现,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 95.7%。Sasaki T等发现桑黄中发挥抗癌作用的物质为多糖。Ajith,T.A等研究了桑黄乙酸乙酯、甲醇和水的提取物,然后用来分别抗Dalton淋巴腹水癌(Dalton s lymphoma ascites. DLA)和 Ehrlich 腹水癌,发现水提物对它们没有细胞毒素作用,而这三个提取物对 DLA引起的小鼠肿瘤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乙酸乙酯的提取物效果最好,在剂量为50mg/kg口服给药就可以和临床标准参考药顺铂( cisplatin) 4mg/kg的静脉注射效果相当。Cho,J. H.等发现桑黄的体外抗癌作用是通过纯化细胞外信号调节酶和激酶(ERK1/and p38MAPkinases)而控制细胞间的信号交流,这样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Han S. B. 等进一步研究了桑黄多糖是如何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发现多糖给药对移植 B16FlO黑色素瘤试验鼠成活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还能够抑制 NCI一H23细胞的生长,降低肺B16FlO黑色素瘤的转移,并和抗癌药阿霉素的抗肿瘤做了比较,发现阿霉素的防止癌细胞转移效果较桑黄多糖差,最终结果表明:桑黄多糖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防止其转移是通过细胞调节和体液免疫而起作用的,并且对正常成纤维细胞没有细胞毒作用。因此,可以说桑黄多糖可能是化学方法抗癌的又一个理想药物。 2004年,kim GY等更深人地研究桑黄多糖抗癌的机理,做了多糖对吞噬作用和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及活性氧自由基的影晌,使用异升硫氰酸荧光素一葡聚糖作为示踪.分析了加多糖与不加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影晌,发现提高了吞噬作用,并且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和多糖的添加量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但对活性氧自由基没有影响 。因此,可以推断其抗癌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抗原与各种免疫识别所须的共刺激分子以及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间的作用,影响了呈现抗原表达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些细胞表面活性分子来间接调控 T— cell调节免疫来对抗癌细胞,而达到抗癌效果。
1.3抗纤维化 第二军医大学的张万国等对桑黄抗纤维化作用迸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观察桑黄对大鼠血清酶谱、蛋白水平及胶原成分的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含量的影晌。结果发现:桑黄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血清胶原成分的含量。并且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桑黄对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接着,他们又进一步研究了桑黄调节细胞因子与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了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考察桑黄对其产生r—干扰素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桑黄能显著提高血清r_—干扰素水平,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因此可以说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而诱导 r—干扰素的生成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1.4抗氧化 韩国部学者Ajith, T. A. 等,研究了桑黄乙酸乙酯浸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发现: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抗坏血酸引起油脂氧化的抑制、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的清除有很好的效果。同时, Mi—一Yae Shon等,分别用甲醇和热水浸提从桑黄中提取了酚类化合物,得率分别33.3mg/mL和20. 7mg/100mL,利用 B一胡萝卜素—亚油酸酯模型和活性氧反应产生系统来测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得羟基自由基、过氧化顷氢的清除率在 80%一 90%。然而,可能是由于其抗癌的效果非常好的或者别的原因,对于其抗氧化的作用相对就研究的少些。
1.5其他药理作用 桑黄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传统中药,在民同通常用来治疗胃痛、胃肠紊乱、淋巴腺炎症、癌症以及强身健体、防止各种疾病。直到近几十年,这些药理作用才渐渐得到科学的解释,1996年,韩国人kim, H. M. 等,从桑黄中分离出桑黄多糖,并且发现它有刺激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活性,因而释放出很多的免疫刺激产物。另外在阐述桑黄抗炎症作用方面,kim, S.H. 等,发现桑黄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消去由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朵水肿发炎,可以强烈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并且还发现了该提取物还具有镇痛作用。
2、桑黄:前景广阔的抗癌药物
真菌是自然界中最为奇特的一大类低等植物。真菌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属于担子菌纲的许多种真菌为人们熟悉的盘中佳肴(如蘑菇、香菇、猴头菇、竹荪和黑木耳等)。除部分可供食品店用的真菌外,自然界还有许多真菌已经或有望开发成为新型药物。近几年来,一种名为"桑黄"的新型抗癌真菌已引起国际医药工业界与保健品行业不少专家的关注。
桑黄,又名"桑耳"是一种寄生于腐烂桑树上的真菌。据我国学者考证,桑黄属于真菌中的"鲍氏层孔菌类"。早在数百年前,药物学泰斗李时珍已将桑黄作为一味药材收载于其编纂的《本草纲目》中。尽管我国应用桑黄治病已经有 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但明确提出的是在《本草纲目》),但其市场化发展较慢,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其药理作用研究深度不够。因此,要使桑黄尽快市场化,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桑黄应用和生产的丰富经验的同时,加强其化学、药理学研究,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我国桑黄产品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与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天然桑黄的提取物对肿瘤等赘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证实,桑黄水提取物可诱导癌细胞进入细胞程序死亡。此外,桑黄还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更令人振奋的是,桑黄及其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投予,对人或实验动物亦无任何毒副作用。据科研人员分析,桑黄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其水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由于天然的桑黄数量非常稀少,难以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韩国一制药公司已率先开发出桑黄真菌丝体培养法新技术,人工生产桑黄活性物质。韩国科研人员将桑黄的PL2、PL5等菌丝体放在特制培养罐中进行发酵。最后将其提取物用冻干法加成粉末。据了解,由于抗癌效果显著,桑黄提取物干粉在韩国市场的售价高达每克2000多美元。日本一家专门从事生药加工的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子实体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由津村生产的"桑黄"(超微)粉末胶囊每瓶(228粒)售价高达3万日元。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日、韩两国市场去年各种桑黄制剂的销售额合计已逾100亿日元。据悉,美国在2年前已从日本进口桑黄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本土销售。
桑黄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效果最好的菌类,并且其抗癌机理也渐渐被很多医药生产厂家所应用,加上深层培养的成功(国家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已成功开发出真菌多糖30个品种,为我们后续开发提供坚实有力的科研基础),其市场前景非常超前。在韩国桑黄的子实体一直作为名贵药材出售,其价格高达 2300美元/公斤;在日本桑黄药用也开始大量进入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