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晓岚--真菌学家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1630 |
|
一、综合介绍
二、简历
三、个人及合著目录
四、撰写文章目录
五、获奖成果及图书
六、真菌科学画及其获奖情况
一、综合介绍
卯晓岚先生:
大型真菌分类学家。男,1939年出生于甘肃武都,196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长期从事大型真菌分类及物种资源考察、地理分布及生态区系的研究。1961年中国科学院整风后,获高等教育部同意,中科院的科研工作者,可向各大学选拔应届毕业生作科研助手。通过
王云章先生与兰大有关教授联系,卯晓岚君被选中,兰大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中科院王老的锈菌组工作。卯君是生物系植物专业的高才生,因而被选中来锈菌组工作。1964年他到所后不久,随即被派参加两期“四清”工作,1966年春夏之交四清工作刚结束后,正拟投身渴望已久的科研工作之际,突又爆发了“十年动乱”,全部停止科研闹“革命”。后来又跟随王老被临时分配参加毒蘑菇的研究,并协助王师发表两个毒菌新种。
文革结束时他已初获成果。王老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换位思考、体贴他人的宽广胸襟和高风亮节,同意卯君从事中国大型真菌分类及其物种资源研究,40年来以他的智慧、才华和毅力,不畏艰险、忍劳忍怨,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成果累累,世所罕见。其成就表现在下列诸方面:① 菌物标本采集,足迹踏遍祖国31个省市区(含香港、台湾),是“菌物界第一位走遍全国的人”。
在1977年天山托峰登山科考中曾获“中国体委嘉奖”,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后又两次荣获中科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奖和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者奖。② 根据多年的考察、研究,首先将中国大型真菌分为7个地理分布区,并获有关学者认同,这是他的又一创新。③ 发表有关真菌物种多样性、资源、生态和地理分布等研究文章80多篇,影响较深远。④ 参加撰写、编著、绘画的专著38部,其中由卯君主著、主编的有:《中国经济真菌》、《西藏大型经济真菌》、《毒蘑菇识别》、《秦岭真菌》、《中国大型真菌》和《真菌王国奇趣游》等;与人合著的有《西藏真菌》、《食用蘑菇》、《香港蕈菌》、《中国药用真菌图鉴》、《食用菌栽培手册》、《灵芝现代研究》、《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⑤ 卯君业余爱好绘画和摄影:不仅拍摄了许多野外蘑菇的彩色照片,他还绘制了众多蕈菌线条图和形态科学画,精工神笔、栩栩如生,多次在北京、香港以及澳大利亚和美国展出并获得盛赞。2004年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科学画插图等画展上获“最高荣誉奖”。2005年又在该馆和江苏南通展出300余幅大型真菌科学画。⑥ 2000年,他主编的《中国大型真菌》,记述菌物1700多种,填补了我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的空白,被公认是:“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同类出版物之真菌巨著”,该书2003年获中国图书奖,是菌物学首次获此大奖的著作。笔者曾对此巨著作过书评,最后以诗结尾,诗曰:“蕈菌大师卯晓岚,出版巨著喜空前。穿峰越岭走九洲,登险临壑视等闲。文秀图妍蕈菌灿,生态分布世称贤。更喜铜版彩色艳,传世之作青史斓。”
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多次采访卯君。台湾真菌学会首届会长、台湾大学陈瑞青教授曾对笔者说:“贵所卯晓岚先生是位十分难得的人才,是位天才。”卯君业余爱好甚多,如他的歌声常使听众倾倒。他历任中国真菌学会秘书长,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注:此文摘录自原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余永年教授纪念吾师王云章教授百岁寿辰贺文中)
二、简历
1939年2月16日生,甘肃省武都县(现改为陇南市武都区)马街乡人
1947~1953年 甘肃省武都县马街乡.寺背里小学读书
1953~1956年 甘肃省武都县.省立武都中学初中上学
1956~1959年 甘肃省武都县.省立武都中学高中上学
1959~1964年 考入兰州大学生物系上学,大学五年,任系学生会干部四年。
1964年兰州大学毕业时分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从事研究工作。
1964年9月,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报到后,经培训分配辽宁省开原县参加农村社教。
1965年8月,统一调至安徽省六安县参加农村社教,1966年初结束社教返回单位,开始科研工作。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科研“闹革命”。当时为团支部干部受文革冲击。
1967年7月,在“抓革命,促生产,批判资产阶级科技路线”的口号下,首次到河南伏牛山区调查毒菌。
1967~1976年,每年夏秋季到全国农村林区调查毒菌和食用蘑菇,参加编写中国《毒蘑菇》图书。
1977~1979年,参加中科院和中国登山队进行天山托木尔峰科考。负责收集、鉴定、编写、出版《中国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生物》,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个人获“中国体委嘉奖”。
1980~1988年,与组长应建浙先生负责查阅、收集标本、资料,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1984年,前两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野外考察,鉴定研究标本。任主编之一,编写《南迦巴瓦峰地区的生物》等。还承担珠穆朗玛峰地区有关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毒伞科Amanitaceae鉴定并参加编写《西藏真菌》,1986年获国家一等奖及中科院特等奖。其后收集有关标本,首次撰写出版《西藏大型经济真菌》,获西藏自治区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后参加编写《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参加天山及喜马拉雅登山科考后,1983、1997两次评选为中科院野外工作者先进个人,1990获“竺可桢野外工作者奖”。
1995年,个人撰写出版《中国经济真菌》,此书自出版后广受欢迎。
1995~2000年,编写出版了《中国大型真菌》,2003年获中国图书奖,属我国真菌有关出版图书首次获此最高奖。
1990年,经本所人事推荐,为有贡献者,载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
2000年正式退休,现将1967年开始参加野外考察采集标本时绘制标本图整理、汇总,编写将出版《中国蕈菌》手绘彩色图著。
2003年被评选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首届十大新闻人物。
三、个人及合著图书:
1972.《毒蘑菇》,科学出版社.北京.
1982.《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生物》,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
1983.《西藏真菌》,科学出版社.北京.(撰写、鉴定白蘑科.鹅膏科)
1984.《食用蘑菇》,科学出版社.北京.(负责白蘑科、毒伞科等)
1985.《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生物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负责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真菌)
1989.《神农架真菌与地衣》,世界图书出版社.北京.(口蘑科及毒伞科等)
1996.《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科学出版社.北京.(负责真菌物种资源)
1995.《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的生物》,科学出版社.北京.副主编(负责真菌部分考察及文字撰写)
1996.《新编拉汉莫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真菌有关名称)
1996.《中国传统蔬菜图谱》,浙江科技出版社.杭州.(食用真菌类)
1986.《新疆大型真菌》,新疆八一农学院出版社.(主要撰写)
1987.《毒蘑菇识别》,科普出版社.北京.(个人著)
1987.《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科学出版社.北京.(负责人之一)
1987.《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科学出版社.北京.(英文版)
1987.《西北考察记》,陕西人民出版社.(考察托木尔峰地区真菌).163~174
1990.《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真菌资源)
1990.《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毒蘑菇及其中毒)
1990.《中国蘑菇类栽培手册》,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食用菌物种资源)
1992.《食用药用菌实验技术及发酵生产》,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食药用菌物种等)
1992.《中国大地》,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
1993.《中国食用菌百科》,农业出版社.北京.(食用菌种类)
1993.《南迦巴瓦峰登山综合科学考察》,科学出版社.北京.(撰写真菌种类等)
1993.《西藏大型经济真菌》,北京科技出版社.北京.
1995.《香港蕈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两人合著)
1996.《新编拉英汉植物名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负责菌物名称)
1996.《灵芝现代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等.北京.(灵芝历史文化及物种)
1997.《秦岭真菌》,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主编)
1997.《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黄年来主编(真菌图等工作)
1998.《菌物学大全》,科学出版社.北京.裘维蕃主编.(与裘老和写部分并插图)
1998.《中国经济真菌》,科学出版社.北京.(个人著)
1998.《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海燕出版社.郑州.杨逸畴主编.(负责撰写大型真菌等)
1999.《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参与《辞海》1999年版部分工作)
2000.《中国大型真菌》,河南科技出版社.郑州.(主编)
2001.《走过大峡谷》,浙江科技出版社.杭州.高登义主编.(撰写大型真菌及物种)
2000.《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三峡出版社.上海.(撰文及彩图)
2001.HIGHER FUNGI OF TROPICAL CHINA,Edited by Wen-Ying Zhuang,Published in Beijing.《中国热带高等真菌》.(伞菌类及其他)
2003.《中国食用菌商务指南》,食用菌市场杂志出版社.深圳.(主撰稿人之一)
2003.《追寻青藏的梦》,河北科技出版社.(撰写西藏考察有关内容)
2005.《中国经济真菌企事业大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魏江春主编.(中国大型真菌物种资源)
2005.《真菌王国奇趣游》,海燕出版社.郑州.(个人写)
2006.《中国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出版社.(新版待出版,承担有关真菌条目)
2007.《中国蕈菌》(彩绘专著),重庆出版社.重庆.(主编,待完稿出版)
四、撰写文章:
1980.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的真菌.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
1980.毒蘑菇及其中毒.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4(3):188~192
1981.鸡(土从)与白蚁.大自然,3:31~32
1982.我国的毒蘑菇.自然杂志,5(4):47~48
1983.我国的食用菌资源及其分类.食用菌,3:1~4
1983.药用真菌分类概述.食用菌,3:47~48
1983.中国食用菌地理分布.食用菌,4:6~7
1984.介绍十种有毒蘑菇.食用菌,5:13~15
1984.南迦巴瓦峰地区大型真菌的垂直分布.山地研究,2(1):190~197
1985.南迦巴瓦峰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真菌学报,4(4):197~207
1985.东喜马拉雅山高山大型真菌及其适应特征.山地研究,3(4):299~306
1986.灵芝.自然杂志,11(4):275~278
1986.新疆食用菌资源.食用菌,(5):1~2
1986.湖南莽山大型真菌分布特征.真菌学报,397~412
1987.中国毒蘑菇及其中毒类型.微生物学通报,14(1):42~47
1987.食用珊瑚菌.中国食用菌,1(23):22~23
1988.中国大型真菌的分布及资源评价.自然资源,(2)70~84
1988.中国野生食用真菌分类及生态习性(全文).真菌学报,7(1):36~43
1988.盔孢伞属(Galerina)的极毒蘑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22):247~248
1987.中国野生食用菌资源(全文).全国第三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汇编.上海
1989.灵芝的观赏价值.中国食用菌,5:2~5
1990.我国离褶伞属Lyophyllum的已知种.全国第三届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汇编.北京
1990.中国大型真菌资源及其评价.西北植物研究,9(1):53~61
1989.中国的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微生物学通报,16(5):290~297
1990.西藏鹅膏菌属(Amanita)的分类研究.真菌学报,9(3):206~217
1990.中国食用菌资源·考察·栽培.全国第四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汇编.昆明
1991.西藏鹅膏菌属(Amanita)的分布特征.真菌学报,10(4):288~295
1991.中国鹅膏菌科毒菌及毒素.微生物学通报,18(3):160~165
1991.云南食用菌王国之行.中国食用菌,10(4):30~32
1992.香港蕈菌考察.中国食用菌,2(54):3~5
1993.西藏经济真菌资源.山地研究,11(2):106~112
1993.中国大陆的大型真菌资源及分布概况(全文).海峡两岸真菌学研讨会(台中)
1993.菌物世界点滴.生物多样性(创刊号),1(1):56~57
1994.香港蕈菌再探.中国食用菌,13(2):34~36
1998.中国菌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开发利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33~36
1997.宁夏大型真菌研究初考.宁夏农林科技,(5):1~6
1993.西藏地区有毒大型真菌名录.中国菌物学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北京
1994.关于我国野生食用菌的考察研究和应用状况(全文).全国第五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及摘要汇编.郑州
1994.The Lentinus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 Lentinus edodes in China(中国香菇属及野生香菇的分布).国际香菇生产及产品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庆元
1995.秦岭地区的伞菌种类及地理分布.中国科学院系统与金花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
1995.中国北方草原大型真菌种类分析.第二界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汇编.昆明
1988.蘑菇属(Agaricus)的食用菌.食用菌,5:5~6
1989.长白山野生食用菌考察.中国食用菌,1:25~27
1987.介绍一种野生食用菌——杨树口蘑Tricholoma populinum.中国食用菌
1988.西藏的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的真菌(全文).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成都
1990.西藏地区的经济真菌(全文).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
1989.Edible and Pharmaceutical Fungi in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an mushroom biotechnology,Nanjing.
1991.Hong Kong Mushroom Workshop on Culture Collection and Breeding of edible mushrooms.Hong Kong
1991.中国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真菌的分布及药用(全文).灵芝研究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北京
1993.香菇资源及分布情况(全文).93’中国香菇专题讨论会论文集.浙江庆元
1993.我国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中国植物学会60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北京
1994.东灵山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的调查.国际菌研究会.广东开平.(合作)
1996.中国灵芝种类·分布·药用概况.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1998.小心毒蘑菇.中国科技画报,10(1):32~34
1998.20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解读大峡谷·真菌考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8~33
2001.西藏的灵芝及其文化.中国西藏,6:53~55
2001.中国食用菌业的特色、发展前景及所处地位.菌物学报,24:7~8
2001.ISDLATION OF WHITE-ROT FUNGI FROM CHINA FOR SCREENING LACCASE -HYPERPRODUCING STAINS.MYCOSYSTEMA,20(4) .(作者5名,第四位)
2000.中国食用菌物种资源回顾与展望.中国食用菌产业世纪回顾与展望(烟台).中国食用菌, (19):9~11
2002.中国食用菌有关菌种问题.食用菌市场,7:11
2002.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商务指南.第二编,68~177
2002.我国食用菌物种资源及研究应用状况.食用菌市场,8:8
2003.食用菌:多种类、多风味、多营养、多功能.食用菌市场,34:37~39
2003.让灵芝再显辉煌.食用菌市场,25:19~23
2003.谈谈食用菌业发展与有关物种资源的关系.食用菌市场,32:6~7
2004.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食用菌市场,44:32~37
2004.重视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驯化选育优良栽培生产菌种.2004中国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高峰论坛文集,199~201
2004.世界独特的灵芝文化.国际农产品贸易,食用菌专栏90期30~32
2004.中国丰富的菌物资源.食用菌市场,3:200~259
2004.灵芝文化第一馆——中华灵芝文化馆.国际农产品贸易,90
2005.中国药用菌物概述.中国菌物学会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7~50
2005.源远流长,博大情深的中华灵芝文化.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36~241
2006.促进我国食用菌珍品白灵菇的新发展.中国供销商情.食用菌市场,32:4~5
2006.重视食用菌菌种保护,持续发展食用菌多品种生产.中国供销商情.食用菌市场,44:4~5
2006.中国毒菌物种及毒素多样性.菌物学报,25(3):345~363
五、获奖成果及有关图书
1972-1984年
编写出版《食用蘑菇》专著
调查采集鉴定标本、绘图、撰写白蘑科、毒伞科、蜡伞科。
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1977-1979年
1977年由国家主席批准组成中国综合登山科学考察队,进行天山托木尔峰考察
天山托木尔峰综合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含地质、地貌、大气、生物等多方面
历时两年的综合科学登山考察,首次获得该峰资料,尤其真菌方面收获很大。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1981-1987年
完成并出版《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专著
主持(负责撰写)人之一,承担伞菌和腹菌编写。
1987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记载中国药用真菌272种
1983-1987年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系列丛书《西藏真菌》系列专著
参加者,承担了伞菌目中的毒伞科和白蘑科标本研究和编写。
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级成果一等奖
1991-1993年
中科院微生物所与西藏高原生物所合作题目,完成出版《西藏大型经济真菌》主著
主持撰写,负责全部文字和绘图摄影,首次系统记述西藏大型经济真菌588种。
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获’93北京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获’93图书技术插图二等奖
1995-2000年
汇总30多年考察研究,撰写出版《中国大型真菌》
记述各类真菌1700多种,每种1~8幅彩色照片。记载了食、药、毒、木腐、菌根等。
2000年获中国菌物学会福州食用菌会议特别奖
2003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为菌物界图书首次获此奖项)
1982-1997年
在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的基础上编写出版《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从大量的地质地貌、生物及江的长度、落差等证实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真菌种类极为丰富。
本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属于国家重要奖项。作者是主要撰编者之一。
六、科学画展览及获奖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野外考察研究大型真菌标本,绘制彩图的1500多幅,部分标本绘图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科学画展。
1981年由中国植物学会推荐,参加首届北京中国植物科学画展,被评为优秀作品。
1982年,部分画送澳大利亚参加悉尼13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展览。
1982年应美国植物学会邀请展出。
1990年被推荐参加第二届中国植物科学画展,评为优秀作品。
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展,并受到香港媒体好评。
2004年参加由七个国家级组织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科学画等画展上展出,获最高荣誉奖。
2005年300多幅彩绘再次在中国科技馆展出。同年,食用菌协会在江苏南通举办的有关会议期间再次展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