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桑黄灵芝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2510 |
|
桑黄 Phellinus baumii Pilát
形态描述: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马蹄形,深烟色至黑色,有同心纹和环棱,初期有微细绒毛,后变光滑、稍龟裂,硬而木质化,2~12cm × 3~21cm,厚1.5~10cm,边缘锐或钝其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锈褐色或浅咖啡色,厚2~7mm。菌管同菌肉同色或相似,多层,每层厚2~5mm。管孔面锈褐色,管孔圆形,每毫米6~8个。孢子黄褐色,光滑,近球形, 3.5~ 4.5 μm ×3~4μm。刚毛圆锥形,13~35μm×5~10μm。
生态习性: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多年生。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桑黄因其着生树种不同,一般常见的有杨树桑黄、桦树桑黄等品种。生于桑树(mulberry)上子实体入药最佳(桑枝根本身是中药材),味微苦,称为桑黄;民间用以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常用量16~30克,水煎,一次服完,日服二次。桑黄子实体具很好的抗癌活性,含落叶松蕈酸、麦角甾醇等,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O的抑制率为96.7%,对小白鼠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