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灵芝
首页   关于我们 |食用菌知识|产品文化 |菌类资讯 |营养保健 |食用菌种类 |验方集锦 |意见留言 |付款方式 |    ENGLISH
 当前日期: 4/5/2025 星期 六  
相关介绍 |在线定单
 
最新公告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922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注意三方面:第一、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第二、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第三、家长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据报道,有调查表明,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等4座城市里:90%以上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最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可见高期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绪结。这种情绪结一旦产生,就会容易产生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而有过“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 “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孩子的心理发育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给孩子“精神虐待”。

 
上一条:心理健康
  下一条:什么样的人容易自杀?  
 

大连佰芝堂生物科技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3015481号

你是第 13505199 个访问客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