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路上“陷阱”多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928 |
 |
对医院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其实,不光药价出现虚高现象,就医时的“陷阱”也很多。
一是处方陷阱。处方单上开列出来的中草药用怪名,如板兰根开成菘兰,菊花写成节花,西药则用英文简写,或者干脆使用代号。若患者持处方到平价药店购买,药剂师多数看不懂。不言而喻,医院的目的是此处开方此处买药,患者将处方单拿走,也是一张“神仙”处方单。
二是专家陷阱。坐诊的普通医生被冠上了“专家”、“教授”的头衔,并说成是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某知名医院或医学会。其实这些医生很多是本地大医院的退职或退休人员。
三是诊治陷阱。打着“高科技”、“新疗法”、“全国首创”等幌子,明明是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却偏偏说成是基因导疗法、纳米治疗术、克隆免疫球蛋白穿孔技术等,名目繁多,而这些高科技医疗技术,多数刚刚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研究项目,还在探索阶段。
四是广告陷阱,医院不惜血本做广告,报上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以此扩大知名度。有些利欲熏心的医院则使用骗人伎俩,比如事先串通同行扮成患者,不间断地给广播中开设的“空中门诊”打进电话,反馈“神奇”疗效。这些广告鱼目混珠,患者若不加以识别,难免上当受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