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更要注重心理保健 |
【 整理发布:王力野生灵芝网 】 【 发布日期:7/6/2011 】 浏览次数:929 |
|
肝病,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目前最常见而又较难根治的疾病之一。由于病情易迁延、反复,而且传染性较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及心理负担,部分病人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当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治疗疾病除了经典的休息、营养和药物外,更要注意心理治疗和养生。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与乙肝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据临床观察,病人一旦被确诊患肝炎后,由于住院隔离治疗,限制了病人的社会活动,生活圈子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加上出院后还要注意传染性问题,人际交往淡化,无形中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了孤独、自卑心理。此外,乙肝病人害怕病情迁延,久治不愈,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因而,常常会产生抑郁、恐惧,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心、忧愁、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医疗耗资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会随之加重。有的病人对不顺心事物刺激的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下降,易被激怒,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性行为。还有少数病人在病情几次反复后,丧失信心,不愿再严格按照医嘱去做,结果使疗效变差,康复更难。
心理障碍往往还会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不良、失眠、胸闷、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等。肝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变化,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不仅影响休息与饮食,还会引起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气恼、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可见心理状态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得了肝病后,良好的心理是康复的关键。其实开启调节心理、通向健康大门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漫漫人生中,没有人能不生病的,人在遭遇不测时,应及时调整心态,遇难莫愁。不然,精神的损失更甚,疾病更加难以康复。因此,患上肝病,要随遇而安,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要学好养生之道,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要有病乱投医而追求“大、小三阳”转阴治疗,这是不现实的,相反会增加心理负担,给生活投下阴影。只要平时多加注意,绝大部分患者以后不会发病,完全可以快乐生活。
总之,肝病虽然是生物因素致病的疾病,然而一旦患病后,病人即会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医务人员、家属和患者应共同配合,努力调动患者内因,从而使各种治疗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发挥更大的疗效,尽早从肝病中康复。
|
|
|
|